孙卞为官多年,凡事难免往复杂了想,听得孙仁这样说,立时就知晓此事棘手。
如果能确定是孙宁的种倒还好了,也不是孝期当中有的,直接接了回来,把母子二人养起来,什么事都没了。
可这般不确定是不是的,却更麻烦。
如果认了是偏又不是,叫旁人知道这孙府头顶的瓦片都是苍翠欲滴的,实在是丢脸。
可如果不认,不管是不是,将来都后患无穷。
孙卞做过亲民官,进过大理寺,开堂审案不在话下,也晓得刑名故事。
大富之家,等人死了再冒一个两个出来认亲的,实在不少,只要当真有那影影绰绰的痕迹,随意寻几个往日的凭据,有人在后头使力,又联合了胥吏、歹人,想要咬下那家一块肥肉,并不是什么难事。
依大晋旧例,外室子也好、私生子也罢,都是能分父母家产的。
孙卞从前做知县的时候,便见过临县一家远近闻名的富户,家主死后,留下妻子并一子一女。
就在治丧的时候,忽的在堂上跑出一个抱着小孩的妇人,趁乱行到那灵柩前,跪地认亲,哭诉怀中儿子乃是死者私生子,又要分家产。
当着三亲五友,左邻右舍的面来这样一出,又是在丧事上头,那老妻当即大骂说那妇人并小儿是骗子,又要将其赶了出去。
那妇人不肯走,抱着儿子当堂大闹,眼见就要被轰出去,却被老妻那儿子急急拦了,竟是当堂认下了那小儿做弟弟,又答应接入府中好好抚养长大成人,将来再来给他分产。
这般行事,外头人听了,自是人人都赞他一声忠厚道义,只孙卞听了,晓得这才是精明。
果然过了十数年,孙卞无意中重新听得那一家人的旧事,才晓得那死者的"私生儿"早已长大,被兄长分了些田地,早出府自行混迹去了。
而其后也才慢慢有消息传出来,那一日其实许多地痞就在外头等着,一旦那妇人并私生儿被赶得出来,众人就会去报官——都知道这一家实在是家资丰厚,已是买通了州府衙门中的胥吏,等着发这一笔大财!
幸而那儿子聪明,知道此事不好善了,一进了衙门,许多时候便是无事也会有事,
不被那等胥吏吃掉半数家产,便要谢天谢地,就算倾家荡产,也不是什么奇事。
既如此,还不如舍出点钱财给那不知真假的"兄弟"。
以孙卞的官位,自然不会担心上了衙门,会有胥吏敢于讹诈,可他却另有担心——若是有人揪着这一桩事情来弹劾自己,便是辩解得清楚,依旧还是会被泼上一身污水,更何况此事还是一滩浑水,怎么都说不清的。
不认自是麻烦,可若是认了,最终证实了这孩子不是姓孙的,而是什么隔壁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家的,他堂堂一个朱紫大臣,居然被外边的酒娘戏弄了,颜面何存!
孙卞越想越是烦躁,只觉得左右为难。
朝堂上边已经不顺利了,回到家中,还有这样多烦心事。
***
孙卞本就事多,又遇得陈慧娘这一桩糟心的,自然更是没办法时时盯着下头人去打听当日救了父亲同妹妹的打虎英雄,只得交代了一下寻人的思路便算了。
照着孙卞得知的消息,救人者有两个少年,一个小姑娘,并几个镖师。镖师自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