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和我都能赚钱,你就好好在家养着就行。”
“娘,不费什么功夫的。”郭士杰微微一笑道,“我只是帮人写了两封信罢了。”
“你帮人写信?哪里来的人啊?”郭老太太有些惊讶。
“两个孩子去外面帮我招揽的生意,我什么都不用管,只要在家里待着帮人写写信就行了。”
“这倒是个不错的差事。”郭老太太许久都没在儿子脸上看到笑容了,也忍不住替他高兴。
“回头我看看能不能接点儿帮人抄书的活儿,那样还能多赚点儿。”
郭老汉闻言赶紧道:“偶尔帮人写写信就行了,抄书那活儿太辛苦了,你可别把自己累着。”
“爹,你放心,我心里有数。”郭士杰道,“帮人抄书还能教他俩多认几个字呢!”
“这倒是,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可千万别累着自己,爹娘如今还不老,还能再干好多年呢!”
郭老太太一边收拾桌子一边听着爷俩说话,心里不免也暖洋洋的。
如今日子虽然过得辛苦,但是一家人都在,一起朝着更好的生活努力,就已经很好了。
郭家这边饭都吃完了,榕溪村的私塾才刚刚放课。
叶老二在门外等得都有些不耐烦了,才看到孩子们一窝蜂似的从私塾里跑出来。
“爹!”
“二叔!”
叶家几个孩子很快就看到了个头比周围人高大半头的叶老二,一边喊人一边跑过来将他团团围住。
“你们今天是咋回事儿,怎么这么晚才放课?家里都该等着急了。”
“今天有人丢了东西,于是先生便把所有人都留下了,等到东西找到了才放我们出来。”
叶老二闻言问:“你们的书包都被翻了?”
“那倒没有。”叶昌瑞道,“还没翻到他们几个就找到了。”
叶老二难得敏锐地听出了这句话的关键,问:“翻你的了?”
还不等叶昌瑞回答,叶昌雪就抢着道:“先生翻谁的也不会翻大哥的,大哥如今可是先生的得意门生。”
“这么厉害?”叶老二低头看着大儿子。
“那可不呗,大哥可厉害了。”其他三个孩子也都七嘴八舌地附和着。
大家说说笑笑地往家走,刚走到家门口就看见叶大嫂手里拿着笊篱,正等在院门口。
“我的妈呀,可算是回来了!”叶大嫂见到几个人后道,“要是再不回来,还以为你们让狼叼跑了呢!”
“私塾放课太晚,也不怪他们。”叶老二赶紧帮孩子们解释。
“幸亏今天吃的是饺子,吃多少煮多少,不然等你们回来,什么好菜都凉了。”
“今天吃饺子啊?”叶昌瑞一听这话顿时更高兴了,他平时最爱吃饺子了。
叶昌雪的脸却瞬间垮了下来,书包带子都从肩膀上耷拉下来了。
“过年的时候三天两头就吃饺子,这好不容易开春了,怎么还吃饺子啊?”
叶昌年则急着问:“大娘,什么馅儿的饺子啊?是肉馅儿的么?”
叶大嫂捏捏叶昌年的小脸蛋道:“当然是肉馅儿的了,还是你们都爱吃的,婆婆丁猪肉馅儿饺子,高不高兴啊?”
“真的,太好了!”叶昌年撒丫子就往家里跑,他要赶紧进屋放下书包,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洗完手去吃饺子。
家里其他几个孩子也都爱吃婆婆丁馅儿的,尤其每年只有开春儿这段时间,上山挖的嫩婆婆丁包饺子才最好吃最鲜美,平时可是花钱都吃不到的。
就连刚才抱怨为什么又吃饺子的叶昌雪,此时也跟其他孩子一样,争先恐后地往家里跑。
“慢着点儿,不着急,我这饺子刚下锅,还没煮好呢!”叶大嫂追在后面喊,但是一个听见的都没有。
“让他们上桌等着去吧,一样的。”叶老二笑着说。
“你也赶紧进屋吧,把老三帮我叫出来。”叶大嫂说着怕扑锅,赶紧转身回了灶间。
听说叶大嫂找自己,叶老三便赶紧来到灶间问:“大嫂,啥事儿啊?”
“你吃饱了没?”
叶老三在家,赶上了第一锅饺子出锅,此时已经吃饱了。
“大嫂,早吃饱了!”
“吃饱了就好。”叶大嫂一边往锅里点凉水一边吩咐道,“你去找个碗,一会儿等这锅饺子盛出来,去给咱姑家送点儿尝尝。”
“没问题,正好我吃得怪撑的。”叶老三拍拍自己凸出来的胃,“今天这饺子可真好吃。”
“又不是没吃过,至于这么夸张么?”叶大嫂闻言道,“咱们过年可没少吃饺子。”
“大嫂,那可不一样。”叶老三特别认真地回答,“过年的饺子都是白菜猪肉的,可没有婆婆丁馅儿这么鲜。”
“以前在关外虽然每年也吃婆婆丁的饺子,但是那会儿都是肉少菜多,也没什么油水儿,可远不及今天的饺子好吃。”
叶大嫂笑道:“你这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归根结底还是肉最好吃!”
“哎呀,嫂子,我嘴笨,说不出来,反正今天这饺子,是我这辈子吃过最香的一次了。”
“还这辈子,你可真会胡咧咧!”
恰好这个时候,锅里的饺子也煮好了,叶大嫂麻利儿地盛了一碗交给叶老三,“拿住了可别烫着,快去吧!”
叶老三端着饺子直奔叶娟儿家,老叶家这边的饺子也上桌了。
不一会儿,桌上的几盘饺子就被扫荡一空。
叶昌年直接躺在炕上,挺着自己圆滚滚的小肚子问:“大娘,饺子还有么?”
“没了!”叶三嫂赶紧道,“有也不能吃了,你看看你这肚子都鼓成什么样儿了?再吃就得撑爆了。”
“可是今天的饺子实在是太好吃了,比咱们过年时候的饺子还好吃。”叶昌年眼巴巴地看着叶大嫂。
“那一顿也不能吃太多了。”叶大嫂也没惯着孩子,直接道,“你今晚好好做功课,明天早晨大娘给你们煎饺子吃。”
“真的么?太好了,我这就做功课。”叶昌年立刻来了精神,一骨碌从炕上爬起来,下地趿拉着鞋就直奔西屋去了。
其他四个孩子都跟着一阵欢呼,也不用大人三催四请了,一个个儿都十分自觉地去西屋做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