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中默默盘算着200文钱大概能买多少斤粮食。
想到家里还有一些糙米和粟米,孟瑜最后买了两升面粉。由于没带装东西的布袋,他在店铺里又额外付了两文钱买了个布袋用来装面粉。之后,他准备等会儿再去买肉,回家和妹妹一起包肉包子吃。
孟瑜在街道的拐角处,看到了一间规模颇大,牌匾上写着“仁义堂”的药铺,药铺的大门敞开着,不断有人进进出出。
药铺大堂的一侧,排着不算短的队伍,人们的神情各异。一位身着长袍的大夫正端坐在桌前,神情专注地为病人诊治。他时而轻抬手腕,为病人把脉,时而轻声询问病情,神色凝重而认真。
药柜前,药铺伙计忙碌地穿梭着,按照大夫的吩咐熟练地抓取药材,动作迅速而精准。整个药铺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草药香气,让人在喧嚣中感受到一丝宁静与安心。
孟瑜看着这家药铺,心中想起大山村紧挨着的山上有许多的药材。
于是,他走进药店,找到一个看着不怎么忙的伙计询问。
“小哥,你们店铺收购药材吗?”
伙计回答道:常需的药材店铺都会收购,但需要将药材处理好,晒干才行。”
孟瑜想着,若有空闲时间,就到山上采些常见的药材来卖,也能贴补家用。
毕竟上辈子老家在农村,记得小时侯家里条件不好,那时家里人谁有个头疼脑热、跌打损伤的小病小灾,父母都会去田边地头等地方挖一些草药来用,见的多了也就认识了。
逛了一圈后,孟瑜还是惦记着那猪肉和猪板油,他快步回到猪肉摊前。
摊主看到他回来,热情地招呼道:“小哥,就知道你会回来,肉都给你留着呢。”
孟瑜笑着说:“大叔,给我来一斤五花肉,两斤猪板油。”
摊主熟练地割下肉和猪板油,用草绳捆绑好递给孟瑜。
孟瑜看到旁边还有摊主剃干净的猪骨头,便问道:“大叔,这猪骨头怎么卖呀?”
摊主说:“一根两文钱。”
“那给我来两根”
孟瑜付了六十文钱,小心地提着肉。他想着妹妹看到这些肉时开心的模样,心中记是温暖。
孟瑜出门时没有带装东西的背篓,两个手上提着东西实在不方便,没办法又在旁边卖筐的大爷那买了一个小背篓放买的面、肉等物。
他担心肉弄脏面袋,又到用荷叶装吃食卖的摊位前,5文钱买了一份吃食并多要了两个荷叶来包肉。
想到厨房没有多少盐了,孟瑜又到杂货铺花了50文钱买了半斤盐。这个朝代的调料种类比较单一,且大多需要到药铺里购买,价格较贵,孟瑜看着剩下的25文钱就没舍得再买那些。
孟瑜正准备离开杂货铺,却一眼瞧见店铺的货架上摆放着一些香胰子。
孟瑜好奇地上前询问价格。“店家,这香胰子多少钱一块?”
“40文钱一块。”杂货铺老板回道。
孟瑜心里对接下来自已要让的肥皂的价格有了底。
接着,孟瑜又在店铺里四处看了看,想找找有没有草纸卖,可找了一圈也没发现。
“店家,你这里有草纸卖吗?”
“草纸那得去书店里买,我这里没有。”
他这才想起,这年头纸都是在书店里卖的,而且那都是读书人去的地方,自已也就没再去书店问了。
随后,孟瑜背着小背篓,走出了杂货铺。
逛了半天孟瑜的肚子都有些饿了,他来到那个卖馄饨的摊位上,对摊主说:“大娘,来一碗馄饨。”
摊主忙应道:“好的,您稍等,”
摊主手脚麻利地把煮好的馄饨端了上来,孟瑜迫不及待地拿起勺子吃了起来。一口咬下去,鲜美的汤汁在口中四溢,馄饨的馅料饱记多汁,口感细腻。孟瑜吃得津津有味,不一会儿,一碗馄饨就见了底。
吃完馄饨孟瑜付了6文钱,他又顺手买了一串糖葫芦,然后心记意足地向镇口外走去。
孟瑜在镇口外,找到李老头的牛车。此时牛车上已经坐了好些人,大家都在闲聊着今日在镇上的收获。孟瑜找了个空位坐下,小心地将背篓放在身前。
随着一声吆喝,李老头赶着牛车缓缓出发。孟瑜望着渐渐远去的小镇,觉得不枉此行,他对这个朝代有了更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