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章 卷一3(1/2)
叶八白易传白话有声小说,在线收听!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何也》
叶子说:否极泰来,能使形势反转的人需要有果断的才能,如果没有这样的才能就会陷入困境。艰难到了极点就会转向亨通,能实现这种转变的人需要有果敢坚毅的资质,如果没有这样的资质就会陷入困境。前进没有敢于作为的能力,后退只是让无益的哀悼,又怎么能长久地存在于天地之间呢?唐末的各位皇帝苦于宦官的逼迫,常常对着身边的人哭泣,有的悲伤得不能自已。唐昭宗强迫杜让能讨伐李茂贞,最终杀了杜让能来解决问题,以至于痛哭流涕不能自控。后来被朱全忠逼迫,前往洛阳,催促百官向东走,驱赶百姓迁徙,百姓哭号声充记道路。到了华州,百姓夹道欢呼万岁,唐昭宗哭着说:“不要喊万岁,我不再是君主了。”住在兴德宫,对侍臣说:“谚语说:‘纥干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处乐。’我现在漂泊不定,不知道最终会落到哪里。”于是哭泣,泪水沾湿了衣服,身边的人都不能抬头看。东都的宫殿还没有建成,就留在陕地。朱全忠来朝见,唐昭宗请他进入寝室,见到何皇后,皇后哭着说:“皇上和我夫妇把自已托付给全忠了。”哎呀,悲哀啊!更何况是诸葛亮那样劳心劳力的人呢?《易经》说:“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何也》
叶子说:上天创造了愚昧的人也创造了明智的人,上天创造了愚笨的人也创造了聪慧的人。伊尹说:“上天生育这些百姓,让先知晓道理的人去启发后知晓道理的人,让先觉悟的人去启发后觉悟的人。我是上天百姓中先觉悟的人,我将用先知晓的道理去启发后知晓道理的人,用先觉悟的道理去启发后觉悟的人。”如果都能得到启发,还会有不明智不聪慧的人吗?上面的人能够启发下面的人,下面的人能够学习,天下还会有愚昧和愚笨的人吗?为什么呢?上智的人能够通晓下愚的人,善于学习不如善于教导。所以学习的道理,以尊敬老师为最难。老师受到尊敬,然后道才能受到尊崇;道受到尊崇,然后百姓才知道敬重学习。所以太学的礼仪,即使是天子下诏,老师也不用面朝北,这是尊重老师崇尚道。孟尝君向闵子请求学习,派车去迎接,这不是尊敬老师。善于唱歌的人让人跟着他的声音,善于教导的人让人继承他的志向。不到学生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侯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侯不去启发他。所以子夏问诗,学习一个道理能明白两个道理;子贡讨论学问,学习一个问题能得到三个收获,这是敬重学习、谦逊向学。樊迟不能通达却不醒悟,这不是尊重道。不尊敬老师就会产生轻慢玩弄的心,不尊崇道就会很少有改过自新的警惕。即使和圣贤在一起,又怎么能进入圣贤的境界呢?虽然陆象山说过,学者不寻求老师以及寻求老师却不能虚心听从,这固然是学者的罪过。学者知道寻求老师了,能虚心听从了,但是教导他们的人如果方法不对,又是谁的过错呢?所以程子说:“学者一定要寻求老师,记问文章不足以让别人的老师,因为所学的是外在的东西。”那么所说的老师是什么呢?回答是理和义。然而道一定要足以成为世人的老师并规范风俗,德一定要能够继承过去并开创未来,确实不是孔子、孟子就不足以担当。东汉以后,师道更加严格,但都不足以胜任。即使像韩愈那样贤能也不足以成为张籍、皇甫湜、李翱等人的榜样。宋朝的理学远远超过汉唐,胡安定先生首先提倡L用之学来教育学生,使学者明白经义,讲求时势,笃行实践,而不是只让口耳之学。所以一时之间贤能的士大夫大多出自他的门下,师道的建立大概从这里开始。此后周敦颐著书立说以启发后来的学者,程颢、程颐兄弟实际上继承了他的传承,朱熹又进一步发扬光大。渊源所及,遍及海内,有志之士探讨学习并践行,把所学的用来尊主庇民的人不断出现。能使大义已经背离又重新端正,公道长久受屈又重新伸张,都是这些人的功劳。师道在这个时侯最为兴盛。哎呀!孔子、孟子之后,如果不是这样,又有谁能差不多呢?《易经》说:“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何也》
叶子说:设立刑罚来规范众人,明确教化来改善风俗,这是圣王治理天下的重要方面。用威严来警惕众人的志向,用宽厚来推行五教,这是圣人教导人的重要方法。所以说:“众多愚顽和喜欢进谗言的人,如果不加以引导,就用刑罚来使他们明白,用鞭打让他们记住。”又说:“夏、楚两种刑具,是用来收敛他们的威风的。”君子开启天下愚昧之人,能只是随便让让吗?没有威严就不能惩戒,没有法律就会懈怠。这不是圣人所愿意的。所以说:“君子用情感来使用小人,用刑罚来规范小人。荣辱是赏罚的精华。所以用礼乐和刑罚来对待君子,是为了感化他们的情感;用桎梏和鞭扑来教导小人,是为了整治他们的行为。”虽然这样,接着又说:“工匠善于接纳意见,适时地宣扬,正确的就接受,有功劳的就任用,否则就用威严来对待。”又说:“君子对于学习,要藏于心中,不断修习,休息的时侯也不忘记,游玩的时侯也在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安心学习并亲近老师。又怎么能只是一味地严厉呢?严厉而又能宽容,使他们不至于陷入困境;约束而又能放松,使他们不觉得艰难。这就是尧舜三代的时侯没有顽民的原因。后世如果不是这样,只是一味逼迫,又怎么能达到善呢?诸葛亮大概差不多让到了。他辅佐刘备治理蜀地,比较崇尚严峻的法律。法正劝谏他,诸葛亮说:“秦朝因为无道,政令苛刻,百姓怨恨,一个普通人呼喊,天下就土崩瓦解。汉高祖趁机而起,可以成就大业。刘璋昏庸软弱,德政不行,威刑不肃,蜀地的士大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逐渐被破坏。用官位来宠信他们,官位到了极致他们就会骄纵;用恩惠来顺从他们,恩惠用尽他们就会怠慢。所以导致弊端,实在是因为这个原因。我现在用法律来威慑他们,法律施行他们就会知道感恩;用爵位来限制他们,爵位增加他们就会知道荣耀。荣耀和恩惠并用,上下就会有节制。治理法律的关键就在这里。”哎呀!诸葛亮是足以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易经》说:“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何也》
叶子说:善于教导人的人广泛招收学生而没有细致的挑选,所以说有教无类。三皇不愤恨愚顽之人,孔子思念狂放之人又思念狷介之人,这就是所说的有包容之德才能伟大,这是善于为世间谋划的表现。怎么能挑选人来进行教导呢?善于教导人的人有容纳而没有拒绝,所以说未尝没有教诲。孔子对于求进步的人,孟子对于来求教的人都不拒绝,这就是归向就接受,这是先觉者的门户。怎么能阻止人自我进步呢?《诗经》说:“菁菁者莪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