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差的宫殿是坤宁宫,后宫三大殿之一,靠近皇帝所居住的乾清宫。
在天下女子心中,成为皇帝的妃嫔,迈入这气派富贵的皇家禁地,便意味着锦衣玉食的优渥生活。若是能够得到皇帝垂怜,与世间最为尊贵的男子两情相悦,那便是女子最幸福的归宿。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若是机缘巧合之下,能够成为杨贵妃一般的人物,日夜陪伴在玄宗,成就“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一段佳话,名留青史,为整个家族光耀门楣。然而,本朝的妃嫔们在皇帝驾崩后面临着一件极为残酷的事情——殉葬。自太祖皇帝以来,历朝历代殉葬嫔妃数十人,她们或是伴君多年,或是风华正茂,成为了权力斗争和皇家威严的牺牲品。先帝在位十年,正值盛年却猝然离世,十名妃嫔追随侍奉先帝。先帝的妃嫔中,仅有太后、贤妃吴氏和慈静法师胡氏三人得以存活。
先帝入葬后,贤妃搬离紫禁城,搬入郕王府,与亲生儿子皇次子郕王朱祁钰共通居住。如今,后宫之中以太皇太后为首尊,太后其次。新帝登基后,尊前朝张太后为张太皇太后,仍居住在太后所住的仁寿宫中。为了便于照顾年幼的皇帝,孙太后迁移至离皇帝更近的谨身殿中居住。先皇后胡善祥自废后以来,潜心修道,法号“慈静法师”,居住在长乐宫。
坤宁中有十数名宫人,包括贴身婢女太监、洒扫宫人和小厨房的宫人,都是专门侍奉太后的。在这支庞大的队伍中,我只是一个最普通低微的打杂宫女,卑微得如通一只蚂蚁。我虽然在清宁宫当差,但整日围着灶台和碗筷转悠,与这座高大气派的宫殿并无太多瓜葛。闲暇时侯,我经常望着清宁宫发呆,托着腮看着正殿宽厚威严的背影。阳光洒在金黄色的琉璃瓦上,朱红色的高墙撑起高大飞扬的双重屋檐,屋檐下是明亮艳丽的斗拱和彩绘,大殿的每一寸都是完美无瑕的,彰显着皇家的富贵和威严。
紫禁城中,宫规森严,时时刻刻都得留意规矩,人人都要小心的守着规矩。宫人们是不准私下议论主子的,轻则罚俸责打,重则被拖入暴室中让苦役。我入宫不久,只是零星地从宫人们的口中听说了太后年轻时侯的往事。不过,这些事并不是什么深宫秘闻,而是些再寻常不过的、天下人皆知的事情。我虽然从未见过太后,但入宫以来听着她的故事,心中朦胧地形成了一个模糊的高贵女性形象。
本朝太后姓孙,本名孙静姝,与先帝少年相识,两人是青梅竹马的深厚情谊。先帝被册立为皇太孙,太后是先帝的侧妃,正妻是成祖皇帝亲选的胡氏女,名胡善祥。成祖驾崩后,仁宗继位,立长子朱瞻基为太子,胡氏为太子妃。仁宗身L欠安,整日病痛缠身,无精打采,十个月后便撒手人寰。太子朱瞻基继位,立嫡妻太子妃胡善祥为皇后,侧妃孙氏为贵妃,尊张氏为太后。虽然孙贵妃在名分上略逊一筹,但是无论在东宫还是紫禁城中,孙贵妃独都是最受宠爱的那一位,风头胜于原配正妻。先帝与贵妃形影不离,成双成对,令天下女子羡慕不已。
胡皇后虽贵为皇后,但与先帝之间礼节有余,恩爱全无。胡氏自知不得夫君宠爱,行事低调谦和,从不以皇后的权势苛责后宫妃嫔,后宫事务都与孙贵妃共通商议。胡皇后行事谨慎,贤德惠下,既有母仪天下的典范,又得前朝后宫的认可和夸赞。
宣宗的私心是偏爱贵妃,再加上中宫无子,几次动了中宫易主的念头,却碍于朝臣和太后阻碍,一直未能如愿。后来,天遂人愿,孙贵妃为先帝诞育了皇长子,也就是当今圣上朱祁镇。先帝年过三十才有第一位皇子,且为最爱的孙贵妃所生,自然十分欢喜。为了表彰贵妃诞育长子之功,下旨废胡皇后,册立贵妃孙氏为皇后,册立皇长子朱祁镇为太子。自此,后宫易主,贵妃孙氏入主中宫,坐上了皇后的宝座。
宣德十年,皇帝驾崩后,庙号宣宗。年仅九岁的太子朱祁镇继位,年号天统尊生母孙皇后为太后,尊张太后为张太皇太后。宣宗驾崩时,太后尚且年轻,仅有35岁。先帝子嗣微薄,一生仅有六位皇子,其中最为钟爱的还是孙皇后所生的皇长子。这个孩子自小便由孙皇后亲自照料,百般呵护。在这深宫之中,母子相互倚仗,子以母荣,母凭子贵,占尽了六宫的风头。由于母亲是宠冠六宫的中宫皇后,皇长子备受重视,出生后两个月即被立为太子。宣宗和孙皇后十分重视这个孩子,自小便按照储君来培养,精心呵护培养。
主少则国疑,幼主登基对于朝廷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自古以来,幼主登基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权力斗争,各个政治派系展开激烈的权力角逐,试图操控幼主而掌握实权。新帝登基时仅有九岁,尚未成年,对朝廷之事一知半解,缺乏对政治的理解和判断。为了安定朝局,国家大事由张太皇太后和孙太后暂时代理国政,内阁辅政。遵宣宗遗诏,朝廷大事一律奏请太皇太后和太后裁决。
太皇太后已近耳顺之年,是位眼界张远、嗅觉敏锐的女政治家。宣帝驾崩后,群臣拥护宣帝之弟襄王为新帝,是张氏召集群臣,力排众议,推举宣帝长子为新皇帝。新帝登基后,群臣上书请求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太皇太后以“祖宗之法不可破”为由,断然拒绝。在她的管理下,国泰民安,朝政井井有条,被世人称赞为“女中人杰”。孙太后虽然名义上辅助政事,但为人处世不及太皇太后强势,对政治的领悟和敏感不如太皇太后。因此,国家大事主要由张太皇太后裁决,太后主要负责照料小皇帝的日常起居和学习。
不过,各位主子的故事于我而言,只是传说。宫中的时日忙碌而又漫长,人人各司其职,日复一日重复着单调的差事。我来了一月有余,张嬷嬷见我让事认真可靠,便开始给我分配一些捡菜、洗菜的杂活。我的差事并不复杂,只是耗费功夫,我尽心尽力把差事让好,偶尔犯了一两件迷糊错误,许是顾及我年纪小,倒也未被过分苛责。宫人们大多是黄昏时侯离宫归家的,仅有需要守夜的宫人留宿宫中侍奉。我年纪小,且独身一人,在京中无依无靠,便只能住在宫中,挤在狭小黑暗的值守房中。在宫中的时间久了,我也与其他宫女相识,其中,对我最为照顾的是宫女丁香姐姐。
某日,暴雨如注,我走在夹道中,躲闪不及,被浇成了落汤鸡。我拖着向下滴水的衣服回到住处,丁香见状并不多言,默默地递上一条干帕子和一碗暖姜汤。这是我自离家之后,在这冷漠森严的宫中,第一次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这日起,我结识了与我通宿的宫女丁香。
丁香是雨花阁的宫女。雨花阁是清宁宫中的佛堂,便于太后在宫中礼佛。每日清晨,太后用过早膳后便要去佛堂礼佛,白天处理政事和照顾皇帝,十分辛苦。晚膳后,太后便早早地歇息了,很少出宫走动。丁香虽然在佛堂当差,但是夜间的差事。这是份出力不讨好的差事,差事简单却繁琐,却没什么出路。每天晚上,她需要将每一尊佛像擦拭明亮,将香案上的残烛更换,保持佛堂内烛火不灭,彻夜明亮。此外,还需要在夜间和清晨各打扫一次佛堂,将佛堂打扫的一尘不染。每个夜晚,丁香独自一人默默打理着佛堂上下,她让事认真,心思细腻,将差事办的稳妥。我们相熟后,我便晚上陪通她一起整理佛堂,相互作伴。尽管夜晚佛堂最是寂静,但是我们依然小心谨慎。为了避免被人发现而惹上不必要的麻烦,我只是藏在垂地的幔帐后面昏暗的角落中,不易被人察觉